
本报讯(记者 简明)12日下午,“金蝶”总裁徐少春出席了“全球经营管理大师峰会”和“中国风险投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电视圆桌会议”,会议间隙,本报记者对徐少春进行了专访。 金蝶迎来开门红 记者:首先向您和您的员工表示祝贺,我们刚刚得到消息,在高交会第一天,“金蝶”获得了香港泰德时代集团的签约定单,您能否透露有关情况? 徐少春:泰德时代集团的投资超过千万人民币,“金蝶”为其建设包括财务、物流、制造、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。 我们连续四年组团参展高交会,每一届高交会都促使“金蝶”向更高层次发展。本届高交会是“金蝶”参展规模最大,投入最多的一次。可以这样说,“金蝶”目前已经彻底摆脱了单一软件厂商的角色,而是以企业信息化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亮相高交会。 记者:在科技创新方面,“金蝶”有何举措? 徐少春:对“金蝶”来说,科研乃创新和市场之本,“金蝶”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。目前,依靠出色的科研力量和不断创新的科技成果,我们吸引了一批全球顶尖级信息公司与“金蝶”建立了策略和技术联盟,实践“大联盟、大市场”的策略。同时,我们的管理层鼓励员工创新,而许多员工也主动提出了不少颇具创意的建议。 关注社区科普活动 记者:南山是“金蝶”的“娘家”,面对“娘家人”的关注,您有哪些感受? 徐少春:的确,我很感激在南山这片热土上孕育出了“金蝶”。南山区作为深圳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,区委、区政府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,使南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走在了全市的最前列。 “金蝶”的发展受到南山人民的关注和支持,作为一种回报,我们对南山的社区科普活动,一直都倾注了很大的热情。作为“南山区科普教育基地”,“金蝶”每年都要接待大批中小学生和市民前来参观、考察。 企业不要自己打败自己 记者:在本届高交会“经营管理峰会论坛”上,您对“成长性企业的管理”的阐述反响很大,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 徐少春:中国经济不断转型,催生了一大批高速成长的企业,而成长性企业最容易失败,原因大部分是内部管理不当,自己打败自己,比如三株药业、巨人集团等。成功的企业经营如同攀越一座座险峰,无论规模多大,管理都必须持续变革以增强竞争力。 记者:您在演讲中提到,企业发展需要跨越三道鸿沟,请您为我们的读者详细阐述。 徐少春:在我看来,第一个鸿沟是企业初步形成规模后集体化,创业者放弃直接领导权,委派代表控制;接下来,基层需要自主权,迎接企业高速扩张和增长,通过股票期权等授权形成趋于规范的管理体系,这是第二个鸿沟;与之伴随的将衍生权利泛化,通过消除官僚主义、本位主义,建立扁平组织,恢复组织活力,跨过第三个鸿沟。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失败在于没有跨过第二个鸿沟,大部分利益集中在企业高层手中,导致企业内部分化。 总而言之,管理思想有先进与落后之分,但管理模式没有先进落后之分,成功的管理模式要靠企业自己创造。 与用友的官司打赢了 记者:前不久,“金蝶”与用友公司的官司轰动一时,您是如何看待这场官司的? 徐少春:我想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,每一个企业都有责任维护健康、公平的市场环境。“金蝶”与“用友”的官司打赢了,我很欣慰。 通过这场官司,我们看到了法律和正义在维护市场秩序中显现的力量。同时,我希望能唤醒更多的厂家和企业经营者认识到,采取不正当的手段,其实是一种非常落后、低层次的经营方法,只有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业绩,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